1. 中国为什么想办世界杯

先问个简单问题:谁不想在家门口看世界杯?对老百姓来说,能亲眼见证梅西C罗级别的球星踢球,不用熬夜追直播;对国家来说,这可是向世界秀肌肉的好机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让全世界记住了"中国速度",2022年冬奥会又展示了冰雪实力,要是再拿下足球界最高规格赛事,那简直是文化体育的"大满贯"。

更重要的是经济账。卡塔尔世界杯花了2290亿美元,虽然夸张了点,但基建投资能拉动GDP,旅游消费可以盘活服务业,还能创造上百万就业岗位。我国有14亿人口的市场潜力,光球票都能卖疯,更别提带动周边产业了。说白了,办世界杯就像开全球连锁店,前期投入大,但长期看绝对稳赚。

中国世界杯举办权

2. 中国申办面临哪些难关?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要过五关斩六将。第一关是硬件,虽然我们有鸟巢、工体这种顶级场馆,但世界杯需要12座专业足球场。现在全国符合国际标准的只有六七座,像重庆、西安这些足球热土还得加紧盖新球场。

第二关是软件,国足水平确实让人捏把汗。按照惯例,东道主直接晋级决赛圈,但要是场场被踢个0:5,面子上也挂不住。隔壁卡塔尔好歹是亚洲杯冠军,我们男足现在连越南都敢输,这个短板不补上,就算办了世界杯也容易沦为背景板。

最头疼的是第三关——国际博弈。世界杯主办权从来不是纯体育问题,欧美国家把持着国际足联话语权。2022年给卡塔尔,多少有中东战略的考量;2030年大概率是"百年世界杯"回归南美。中国要真想申办,恐怕得等到2034年,还得面对美国、澳大利亚这些强劲对手。

3. 我们到底该做哪些准备?

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眼下最实际的是办好2023亚洲杯,虽然因为疫情易地举办,但筹备过程积累的经验非常宝贵。青岛青春足球场、上海浦东大球场这些新建专业场馆,以后都是现成的世界杯比赛场地。

青训体系更要抓起来,日本能从足球小国变成世界杯常客,靠的就是几十年如一日搞校园足球。我们现在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都3万多所了,只要坚持下去,等现在踢球的孩子们长大,2034年说不定真能组支像样的队伍。

最后得学会"讲好故事"。卡塔尔世界杯前拍了《梦想者》纪录片,英国申奥时主打多元文化牌。我们既有悠久的蹴鞠历史,又有疯狂的球迷文化,要是能把足球和人之间的情感联结讲清楚,绝对比硬拼基建更有说服力。

说到底,世界杯就像一张考卷,答题时间是未来十年。硬件要建,软件要练,故事要讲,三者缺一不可。等哪天我们的孩子不是忙着补习而是跑去踢球,企业不是炒房而是投资青训,那时候不用申请,国际足联都会捧着邀请函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