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的常规赛排名到底是咋排的?
NBA的常规赛排名看起来简单,其实里面门道不少。首先,联盟分成东部和西部两个大区,每个大区又各分三个赛区(比如太平洋赛区、大西洋赛区等)。球队的排名首先看胜率——赢了52场输30场的球队,肯定比赢50场输32场的排得高。但如果胜率一样呢?这时候就要比两队直接交手的战绩了。比如A队和B队都是50胜,但A队常规赛打B队赢了3场输1场,那A队就排在前面。
如果交手战绩也打平,就得比分区内战绩(比如同属西南赛区的球队之间谁赢得多),再不行还要比和同区季后赛球队的交手记录,甚至要算小分。这么一套下来,有些年份排名靠后的球队反而能靠“平分规则”逆袭,比如2015年鹈鹕就靠小分挤掉雷霆进了季后赛,你说刺不刺激?
(图片:nba排名方式)
为什么季后赛要分“种子队”?
季后赛的排名规则更讲究。东西部各取前8名,但可不是简单按1到8排!第一名到第四名是三个分区的冠军加剩下球队里胜率最高的“外卡队”。比如上赛季掘金是西北赛区冠军,哪怕胜率不如其他赛区第二,也能稳坐西部前四。剩下的第五到第八名,就老老实实按胜率排了。
这么干主要是为了平衡地域 rivalry( rivalry)。你想啊,如果完全按胜率排,可能某个赛区五支队全进季后赛,另一个赛区一支都没有,门票和转播收入就得打架。不过这套规则也常被吐槽,2015年马刺55胜排西部第六,快船51胜却排第三,就因为是太平洋赛区冠军。球迷们一边骂“不公平”,一边还得乖乖看比赛。
附加赛是怎么搅局的?
这几年NBA新增的附加赛(Play-in Tournament),直接把排名玩法掀了个底朝天。简单说就是:常规赛第七到第十名得再打一轮“抢门票”。第七和第八先打一场,赢家直接锁定七号种子;第九和第十也打一场,输的当场淘汰。接着,前一场的输家要和后一场的赢家再打,最后的胜者拿到八号种子。
这规则让排名中游的球队又爱又恨。上赛季湖人靠着附加赛从第七名“复活”进季后赛,一路冲到西决;但森林狼第九名拼死拼活赢了场附加赛,首轮就被揍出局。有人说这让比赛更刺激,也有人吐槽“辛辛苦苦打82场,最后差点被一场定胜负坑死”。不过联盟可不管这些——附加赛的收视率,可比普通常规赛高多了!
NBA排名规则就像一锅大杂烩:既要照顾传统分区,又要搞点新花样吸引眼球。下次看到两支胜率一样的球队排名差好几位,你也别懵——大概率是联盟的小算盘在噼里啪啦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