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20多年,国足是怎么突然开窍的?
当主裁判吹响终场哨,比分牌定格在2-1时,全国球迷的眼泪和啤酒一起飞上了天。谁能想到,上次进世界杯还是2002年的国足,这次居然啃下了生死战的硬骨头?其实仔细看,这次突围早有苗头——归化球员终于形成战斗力,武磊这些"老将"状态回春,更关键的是足协破天荒放权给外教团队,让他们按足球规律办事。当然,运气也站在我们这边,关键场次的对手不是主力伤停就是自乱阵脚。
出线背后,中国足球真的脱胎换骨了吗?
先别急着放鞭炮。虽然进了世界杯,但预选赛最后几场看得人心惊肉跳:防守漏人老毛病还在,领先后不会踢球的传统艺能也没丢。真正值得高兴的是青训开始出人才了,05后那批在海外梯队踢球的小伙子们已经开始冒头。要说质变,可能得等到这批孩子成长为骨干。现在的国足就像个偏科生,靠着突击补习勉强考上大学,但离成为学霸还差得远。
世界杯上,国足会沦为"送分童子"吗?
分组抽签还没开始,球迷已经分成两派:一派忙着订机票,另一派担心被打成筛子。客观说,以目前实力,能进世界杯32强已经是超常发挥。但足球的魅力就在于,2018年韩国能赢德国,2022年沙特能赢阿根廷。咱们要是抽到适合的对手,保不齐能偷个平局?毕竟这次备战时间充足,不用像20年前那样匆匆上阵。最实际的目标是:进个球,拿个分,别学某届世界杯的惨案。
无论如何,国足进世界杯就像给垂危病人打了针强心剂。它证明中国人不是踢不好足球,关键要看怎么搞。这次奇迹般的出线,或许能唤醒更多孩子抱着足球跑向操场——这才是比世界杯门票更珍贵的礼物。至于一个月后的比赛?先别管结果,让我们享受这久违的快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