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训体系真的培养出人才了吗?
咱们国家的青训一直是个老难题。别看各级梯队建了不少,但真正能踢出来的苗子少得可怜。大多数青训机构只顾着收学费,训练方式还是几十年前那套——跑圈、颠球、练体能,把孩子练得跟机器似的。再加上现在家家户户都宠孩子,能吃苦坚持踢球的本就不多。隔壁日本小学生一周训练四五次是常态,咱们的孩子写完作业能抽空踢两脚就不错了。
职业联赛到底在玩钱还是玩球?
中超这些年烧钱比烧纸还猛,外援年薪动不动上亿,国内球员跟着水涨船高。结果呢?俱乐部欠薪成了家常便饭,球员们在场上散步比跑动多。金元足球泡沫一破,连亚冠都踢不明白了,更别说什么技战术进步。有些球队为了短期成绩,宁愿买现成的球员也不愿意投资青训,这跟买个名牌包充门面有啥区别?
足球环境为啥总在打转圈?
从足协到地方,换一茬领导就换一套玩法。今天学德国,明天抄西班牙,政策变得比天气还快。基层教练待遇差留不住人,好苗子想踢球先得拼关系。更别说那些赌球假球的黑历史,把球迷的心都伤透了。现在家长送孩子去踢球,十个有八个问"以后能保证进编制吗",这足球能好得了吗?
说到底,足球就像种树,得往下扎根十几年才能结果。咱们总想着直接摘果子,结果连世界杯的门往哪开都快忘了。要是能把搞政绩的劲儿拿来老老实实搞青训,把烧钱的热情分一半给基础建设,也许下个二十年还能有点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