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中国足球的“第一次”是如何实现的?
为什么2002年世界杯出线如此特别?
2001年10月7日,沈阳五里河体育场,于根伟的一脚推射把中国足球送进了世界杯决赛圈。这是中国队历史上第一次,也是至今唯一一次冲出亚洲。对当时的球迷来说,这简直像做梦一样。要知道,从1957年首次冲击世界杯开始,中国队曾六次折戟预选赛,甚至屡屡上演“黑色三分钟”的悲剧。而2002年的成功,背后是“神奇教练”米卢的“快乐足球”理念、抽签的运气以及全队咬牙拼下的结果。
米卢的“快乐足球”真的有用吗?
说起这次出线,就不得不提主帅米卢蒂诺维奇。这个塞尔维亚老头最擅长的就是“心理按摩”。别人训练讲战术,他带着队员玩网式足球;别人输了球开会骂人,他反而拉着全队唱歌。这种看似“不靠谱”的方式,却让长期背负压力的国脚们放松了下来。预选赛关键战中,中国队多次在逆境中扳平或反超,比如客场对卡塔尔的李玮峰头球救命,靠的就是这种心态。用现在的话说,米卢让球队学会了“躺平式拼搏”——别想太多,干就完了。
除了运气,中国队还靠什么?
回头看那次预选赛,确实有运气成分:日本韩国作为东道主直接晋级,中国队避开了伊朗沙特;分组抽签又碰上阿联酋、阿曼这些“软柿子”。但光靠运气可不行。那时候的国足,有范志毅、郝海东、马明宇一批“黄金一代”压阵,孙继海、李铁还在英超踢球,整体实力算得上亚洲二流顶尖。更重要的是全队拧成一股绳——最后一场对阿曼,门将安琦手指骨折还坚持扑救,杨晨拼到肩胛骨骨裂。这种玩命劲儿,在后来十几年的国足身上再难见到。
这次出线给中国足球留下什么?
尽管2002年世界杯上中国队三场全败、一球未进,但那次出线依然像一针强心剂。它证明了中国足球不是永远“不行”,只要路子对了也能创造历史。可惜的是,后来的足协把米卢的成功简单归结为“抽签好+球员强”,既没坚持青训,也没学好外教经验。反观日韩,借着世界杯东风彻底崛起。如今20多年过去,当年五里河的欢呼声早已消散,但那段记忆依然提醒着我们:中国足球需要的不是一次次推倒重来,而是脚踏实地把对的事情坚持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