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涩谷街头的深夜,一家居酒屋的电视正重播着2019年世界杯中韩对决的片段。当屏幕右上角显示“韩国队单局得分8分”时,角落里一位穿着旧JTEKT太阳鸟队外套的老教练突然轻笑一声,用指尖敲着桌子说:“这算什 …
上海卢湾体育馆的顶灯熄灭时,大屏幕上最后闪过的数字还烙在视网膜上——328分。2015年女排世界杯,那是个中国球迷既痛又骄傲的数字,朱婷的得分王称号没能换来直通里约的入场券,却像一枚钉在历史墙上的铆钉 …
台北松山区的台球馆里烟雾缭绕,绿色台尼上九颗彩球排成菱形。常来的老客人都知道,角落里那个盯着计分板喃喃自语的中年男人,十年前曾在东亚九球巡回赛里打进过八强。此刻他正用油性笔在皱巴巴的餐巾纸上 …
台北市林森北路的地下台球厅里,烟雾缭绕,绿色台尼上九号球落袋的脆响与球迷的叹息交织。一个穿着褪色衬衫的老球迷盯着电视屏幕上的排名榜喃喃自语:“为什么柯秉逸的冠军数追不上范伯宁?明明准度不输啊。 …
凌晨三点的台北球房,冷气嘶嘶作响。绿色台泥上九颗菱形排列的彩球被顶灯照得发亮,选手擦着巧克粉的手指在灯下泛白。这是个再普通不过的练球夜,但墙上的积分榜却暗流涌动——单赛季得分总数TOP10的排名争夺 …
台球厅里烟雾缭绕,绿色台尼上九颗彩色球摆成菱形,白球停在开球线后。一个穿黑色马甲的球员俯身,杆尖微颤,随后猛然发力——开球炸散的声响像爆竹,三颗球应声落袋。记分板上“进球效率”数字跳动的刹那,角 …
肖恩·墨菲第一次轰出单杆147时,现场的空气仿佛凝固了。那是在2001年的Benson & Hedges锦标赛资格赛,一个19岁的年轻人,头发还没像后来那样稀疏,眼神里却已装满老将的锐利。台面红球散落如星,黑球一 …
瑞恩·戴击出那颗黑球时,贝尔法斯特的水晶灯仿佛都晃了一下。那是2017年北爱尔兰公开赛,他的第三杆147。观众席爆发的欢呼像潮水,但你看他眼神——没有狂喜,只有一种数学家的冷静,仿佛刚解完一道复杂方程 …
那是个雨夜,谢菲尔德克鲁斯堡剧院后台的走廊泛着冷光。我站在饮料机旁,听见两位赛事工作人员低声争论。年轻的那个坚持认为奥沙利文2014年世锦赛对阵肖恩·墨菲时轰出的146分应当进入单场得分前十榜单,年 …
老张台球吧的深夜,烟雾缭绕。电视屏幕上罗尼·奥沙利文刚轰出一杆147,隔壁桌穿工装裤的大叔突然撂下球杆:“这纪录有啥用?真高手比的是单场破百次数,不是一杆清台。”冰镇啤酒瓶磕在桌角的闷响里,我忽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