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兰·罗比多的名字在斯诺克圈子里总带着某种微妙的矛盾感。你若是问一个法国本土的台球老炮儿,他可能会眯起眼睛,咂摸一口咖啡,然后说:那家伙啊,是天才,也是赌徒。这句话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恰好嵌进了 …
墨菲的手指又一次划过台呢,那动作不像在瞄准,倒像在给老式打字机换纸带。约克郡的冷空气裹着酒吧里的吉尼斯黑啤气味钻进鼻腔,他俯身,架杆,白球在灯下泛着象牙色光泽。这是2014年UK锦标赛,第12套红球 …
詹森·普林斯第一次打出单杆147时,场馆顶灯正好闪过一道刺眼反光。那是在黑山的一场小型邀请赛,台呢陈旧,观众稀疏,连记分牌都偶尔跳帧。但普林斯的手指在巧克粉盒边缘蹭过一道灰痕,俯身时西装肩线绷紧 …
那根球杆在希金斯手中似乎有了生命,你很难说清是他在控制球杆还是球杆在引导他。十二年前在苏格兰格拉斯哥的那场表演赛,灯光并不如世锦赛那般耀眼,观众席的喧哗更像是背景噪音。但就是在那略显随意的氛 …
谢菲尔德克鲁斯堡剧院后台的走廊总带着消毒水与旧地毯混合的气味。约翰·希金斯曾在这里掐灭烟蒂嘟囔过,147这东西,有时候像幽灵,你找它时它躲着你,你放松时它却从球桌那头扑过来。而约翰·瑞——那位被媒体 …
那是个周二深夜,广州越秀老区一家台球厅烟雾缭绕。角落里有人突然扔下球杆喊了声“又147了!”,三五个脑袋立刻凑向手机屏幕——直播画面里罗尼·奥沙利文刚打完最后一颗黑球,面无表情地甩手走向裁判。墙上的 …
我盯着那张褪色的海报,罗尼·奥沙利文弓着腰,球杆像手术刀般精准。海报贴在都柏林一家台球俱乐部的墙上,旁边有股隔夜啤酒和粉笔灰的味道。这家俱乐部藏在一条鹅卵石小巷里,门外是梅奥郡常见的铅灰色天空 …
格雷姆·多特的名字在斯诺克世界里总带着一种矛盾的光晕。他不是奥沙利文那样的天才型球员,也不是特鲁姆普那样靠华丽进攻征服观众的典型。但偏偏是这个身材瘦小、表情严肃的苏格兰人,手握十杆官方认证的14 …
墨尔本郊区的台球俱乐部里,尼尔·罗伯逊十岁时第一次握紧球杆。二十年后,他成为斯诺克史上最稳定的147制造机器之一。但数字背后藏着矛盾:为什么这位以慢节奏著称的澳大利亚人,竟能占据单杆147最快用时排 …
卡尔·巴罗斯的名字在斯诺克圈子里像一颗沉入水底的石头,涟漪有限却重量十足。那些熟悉他职业生涯的人会眯起眼睛,用略带地方口音的英语告诉你:他不只是又一个打出147的选手,而是一个在满分杆背后藏满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