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晚的巴克莱中心嗡嗡作响。我盯着屏幕,看着亚当·萧华走上台,念出那个名字——保罗·班切罗,奥兰多魔术用状元签带走了他。说实话,我愣了一下。选秀前几乎所有预测都把贾巴里·史密斯推上王座,班切罗更像是稳稳待在第三。魔术这一手,像在平静湖面砸进一块巨石。

2022年NBA选秀大会班切罗霍姆格伦等新秀名单

班切罗站在台上,笑容里有藏不住的惊讶。这个杜克出来的大个子,能持球能背打,还有一手被低估的传球。可我记得选秀前那份球探报告,白纸黑字写着他的防守横移可能吃亏。魔术看中了什么?或许是他们急需的即战力,是那种能在禁区硬凿取分的扎实。后来才知道,魔术在最后一刻才敲定主意,试训时的面对面交流扭转了局面。这种细节,往往比公开的传闻更真实。

切特·霍姆格伦是第二个被叫到名字的。雷霆选了他。这个瘦高的 Gonzaga 男孩走上台,身形单薄得像一张纸。我忘不了他在大学那些夸张的封盖,还有他运球过半场投三分的模样。一个七尺长人,却偏爱外线游走。可风险就摆在那里——他的体重,能扛住NBA内线的碰撞吗?选秀夜所有人都在谈论他的独特性,但没人敢打包票。后来他因伤报销整个赛季,那种“如果”的悬念,反而更揪心了。

火箭在第三顺位捡走了贾巴里·史密斯。他本来是被看好成为状元的。我看着他坐在小绿屋,表情从紧绷到微微失落,再到重新整理好的坚定。这个 Auburn 前锋有着本届最柔和的投篮手感,防守脚步也干净。火箭需要空间型四号位,他是理论上的完美答案。但那一晚,他不再是“预定状元”,而是“掉下来”的那个。这种心理落差的背后,是各队对他持球开发能力的隐忧——这些微观判断,往往决定了一个球员的起点。

国王在第四顺位做了个大胆选择:爱荷华州的基根·穆雷。一个大四生,年纪比很多新秀都大。不少人说他上限不高,可我看他夏季联赛的表现,稳定得像个老将。能投篮,能防守多个位置,不占球权。国王要的或许不是天花板,而是马上能铺上地板的那个人。这种务实,在常年混乱的萨克拉门托,反而显得珍贵。

底特律活塞在第五位选中了杰登·艾维。这个 Purdue 的后卫,速度快得像一道紫色闪电。他和凯德·坎宁安组成的后场,想象空间太大了——一个控场大师,一个爆破手。我记得选秀后没多久流出的训练视频里,艾维一次次全力冲刺,几乎没有保留。这种青春无畏的冲击力,是重建球队最渴望的燃料。

首轮中段有几个名字让我忍不住记笔记。戴森·丹尼尔斯去了鹈鹕,那个来自G联赛点燃队的澳洲后卫,球风老派得不像个 teenager。奥柴·阿巴基,那个在堪萨斯拿了冠军的3D侧翼,被骑士选走。他大学四年练就的防守习惯,几乎可以立刻转换到NBA强度。还有掘金选的佩顿·沃特森,UCLA 出来的 raw talent,臂展惊人但技术粗糙——这种赌注,是管理层在长线投资天赋。

落选秀里也藏着惊喜。我后来关注到湖人签下的小斯科蒂·皮蓬,还有热火培养的贾马尔·凯恩。他们没在聚光灯下被叫到名字,却从训练营和双向合同开始,一步步撬开机会。选秀夜的成败,从来不是终点。

回看2022年那六十个被念出的名字,每个背后都是球探数千小时的录像分析,是总经理的赌博,是球员十几年汗水的兑现。班切罗的新秀年强势拿下最佳新秀,霍姆格伦的等待,史密斯的适应与调整——故事才刚刚翻开第一章。我始终觉得,选秀不是终点,而是一张入场券。真正的较量,从他们踏上夏季联赛场地的那一刻,才真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