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NBA历届得分王得主名单,你的手指会在一串名字间反复停留。张伯伦的七次、艾弗森的四次、杜兰特的四次,那些名字都闪闪发光。但真正让名单产生塌陷感的,只有那个名字——迈克尔·乔丹,后面跟着一个几乎不真实的数字:十次。

NBA历届得分王得主名单:乔丹十次得分王纪录

十次是什么概念?不是十年,是断断续续的十个赛季。他拿第一个得分王时还是个飞天的愣头青,场均37.1分,现在回头看都觉得夸张。最后一个得分王拿到时,他已经三十五岁,背身单挑,后仰跳投,用完全不同的方式统治比赛。这中间横跨了十一年,联盟的规则在变,对手在变,甚至他自己的球队也在变,唯独得分王这个头衔,像是他衣柜里一件熨烫平整的西装,需要时就能穿出去。

我们总爱说他的十次,但很少去想他“放过”的那几年。第一次退役去打棒球,得分王自然就换了人。那两年,奥拉朱旺和大卫·罗宾逊拿了奖,你能清晰地看到中锋时代的尾巴。等乔丹九五年穿着45号回来,季后赛是被魔术淘汰了,但下一个赛季,他憋着一股劲,球队轰下72胜,他自己呢?得分王,稳稳收回囊中。感觉像是他去度了个假,回来发现自己的王座被人摸过,于是轻轻擦拭一下,又坐回去了。

看乔丹的得分王,不能只看场均那三十多分。你得拆开看,一场一场地看。八六年对凯尔特人那场63分,虽然输了,但伯德赛后说那是“上帝扮成了乔丹”。还有九零年对骑士那场69分,他几乎是用得分拖着球队往前走。这些比赛不是数据栏里的冰冷数字,是一个个具体的夜晚,面对具体的防守者,在具体的球馆里,用具体的后仰、突破和罚球,一点点凿出来的。

他的得分方式本身就在进化。早些年,是那种不讲理的突破,靠着惊人的爆发力直杀篮下。你会记得他起跳后在空中那个明显的停顿,防守人都下落了,他还在那儿,等着把球放进。后来,皮蓬成长起来,三角进攻体系成熟,他的得分变得更有节奏,更依赖背身和后仰。你会发现,他的十次得分王,每一次的“味道”都不一样。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个得分艺术家在不同阶段的创作。

把这个纪录放到今天来看,更觉得不可思议。现在的联盟,节奏更快,三分更多,场均得分水涨船高。哈登的36.1分赛季已经惊为天人,库里用三分球重新定义了得分爆发力。但他们要追上十次,中间隔着的可能不只是天赋,还有那种近乎偏执的、对“得分王”这个头衔的占有欲。乔丹似乎把得分王看作是他王冠上不可或缺的宝石,少一颗都不行。

所以,当我们谈论NBA历届得分王得主名单时,我们其实在谈论两件事:一件是名单本身,那是一长串伟大的名字;另一件,是名单之上,那个孤独的、写着“十次”的纪录。它像一座山,你远远看着,就知道攀登的难度。后来者如杜兰特、东契奇、恩比德,他们或许能再拿两三次,四次,甚至五次,但十次?那需要的已经不只是一个伟大的得分手,而是一个时代的绝对统治者。

这份名单最残忍的地方在于,它把所有人的成就都放在一起比较。乔丹的十次,让其他所有伟大的得分表演,都变成了“其他”。你看着这份名单,会不自觉地开始计算差距,七次和十次之间,隔着的可能是整个职业生涯的巅峰长度。它静静地躺在那里,不说话,却回答了所有关于“谁是最强得分手”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