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着那张NBA历史得分榜。密密麻麻的名字和数字。勒布朗还在往上爬。天勾贾巴尔稳坐头把交椅。但真正吸引我的是那些挤在前二十名的家伙们。他们各自用完全不同的方式走到了这里。
卡尔马龙。没有三分球。硬邦邦的中距离。还有那身像是从花岗岩里凿出来的肌肉。他就在篮下那么一点点地磨。磨出三万多分。你看他的出手分布图。基本就是油漆区右侧那一小块地方。反反复复。像台永不生锈的机器。这种得分方式太枯燥了。但也太持久了。
然后你看到诺维茨基。彻底改变了七尺长人的得分方式。整个职业生涯投进将近两千个三分。他的金鸡独立。明明每个防守者都知道他要做什么。就是够不着。那种投篮弧度。高得像是要擦到球馆顶棚。他让大个子明白。不一定非要到篮下去肉搏。
科比的名字还在第五位。三万分俱乐部成员。我记得他退役那年最后一场比赛。出手了五十次。整整五十次。那种偏执到近乎疯狂的进攻欲望。凌晨四点的洛杉矶传说背后。是无数个夜晚不管手感好坏都坚决出手的积累。他的得分从不优雅。总是带着挣扎和对抗。
迈克尔乔丹排在第五。这位置有点讽刺。他中途退役两次。否则这个榜单的顶端可能要换人。看他场均得分。30.12分。历史第一。那种效率让人害怕。每次看他九十年代的比赛录像。中距离后仰像是经过精密计算。球离开手的弧度永远那么完美。
张伯伦的数据单像是电子游戏里调出来的。单场100分。赛季场均50.4分。这些数字夸张到不真实。但你要考虑到当时的比赛节奏。没有防守三秒。没有现代防守体系。他的得分含金量和今天这些球员完全不同。
现役球员中。杜兰特正在悄悄往上爬。他已经超过奥尼尔了。看他打球有种不真实感。那么高的个子。却有着后卫般的控球和投篮手感。他的得分太轻松了。轻松得让人忘记他经历过跟腱断裂这种毁灭性伤病。复出后居然还能保持这种效率。
哈登在第十三位。他的得分方式又不一样了。后撤步三分。造犯规。他重新定义了得分后卫的打法。那个在火箭的赛季。场均36.1分。是乔丹之后最高的场均得分。虽然现在很多人诟病他的打法。但数据不会说谎。
这些前二十的球员。每个人都在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得分。有人靠身体。有人靠技术。有人靠投篮。有人靠篮下。没有标准答案。通往伟大得分的路不止一条。
你会发现一个规律。这些得分手大多不是纯粹的三分投手。即使是库里。他的篮下终结和中距离其实被严重低估了。真正能在这个榜单上留名的。都是进攻手段全面的球员。没有明显的短板。能在任何防守下找到得分方法。
longevity。持久性。这个词在得分榜上太重要了。不是看谁巅峰期得分爆炸。而是看谁能保持二十年如一日的输出。邓肯就是这样。从来不是得分王。但稳定地贡献了十九个赛季。慢慢爬到了历史第十五名。
现在的球员。东契奇。特雷杨。他们还很年轻。但按照现在的得分节奏。很可能在未来进入这个榜单。比赛节奏更快了。三分更多了。得分变得更容易了吗。也不尽然。现在的防守轮转速度是过去无法比拟的。
仔细看这些名字。你会发现得分能力和冠军戒指并不总是正相关。马龙没有戒指。安东尼没有戒指。但他们的得分能力毋庸置疑。而像比尔拉塞尔这样的传奇。甚至不在前五十名。这提醒我们。篮球终究是团队运动。
最让我感慨的是。这些数字背后是成千上万个夜晚。是数不清的汗水和伤病。贾巴尔的勾手。那是从小学就开始练习的动作。科比的脚步。是反复观看录像和无数小时健身房苦练的结果。没有谁的成就是偶然的。
这张榜单还在变化。勒布朗还在打。杜兰特还在上升。也许再过五年。前十的格局又会不同。但那些已经退役的名字。他们的位置将永远定格在那里。成为后辈们仰望和追赶的目标。
下次有人争论谁是最好得分手时。别只看集锦。去看看这张榜单。看看这些人在漫长赛季中的稳定性。看看他们面对不同防守策略时的应对。真正的伟大。经得起时间的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