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六月,空气里都飘着篮球的味道。我家客厅那块屏幕,早就被我预定了。不是看电影,不是追剧,是等着看NBA总决赛。那种感觉,就像等待一个盛大的节日,你知道它一定会来,但每一次都还是忍不住心跳加速。
时间安排这件事,里头藏着很多门道。联盟那帮人,可不是随便在日历上画几个圈。他们得考虑收视率的黄金时段,得琢磨东西部的时差。你发现没,总决赛很少在周末的下午开打。晚上八点、九点,这才是属于篮球的魔幻时刻。我清楚记得去年勇士对凯尔特人,第一场安排在周四晚上九点。我泡了杯咖啡,守在电视机前,那种仪式感,一下子就上来了。
电视转播现在花样真多。以前就是换个台,看个比分。现在呢,你可以选择主队解说,也可以听全国直播。我特别喜欢那种多视角观看,能盯着自己喜欢的球星看一整场。上次我特意开了两个设备,一个看全景,一个专门看库里的无球跑动。那种感觉,就像拥有了教练席的视角,连他喘气的节奏都能感受到。
场地轮换其实挺残酷的。主场优势不只是说说而已。我记得有一年总决赛,客队球员在罚球时,全场观众齐声干扰,那声浪简直能把屋顶掀翻。而在自己的主场,篮筐都显得特别友好。这种微妙的心理差异,往往能决定一个总冠军的归属。去年总决赛G4在凯尔特人主场,你能从电视里感受到那种山呼海啸,连我家的地板都在震动。
现在看电视转播,连地板反光都看得清清楚楚。是那种打过蜡的亮光,球员急停时能看见鞋底摩擦的痕迹。这种细节,二十年前的转播根本捕捉不到。我特别喜欢看暂停时镜头扫过场边,能看见球员额头上的汗珠,看见教练在白板上飞快地画战术。这些瞬间,比进球集锦更让我着迷。
有时候我会想,为什么我们对总决赛这么痴迷。可能不只是篮球本身。是那种全城热议的氛围,是办公室里第二天早上的技术分析,是和朋友争论到面红耳赤的快乐。去年第六场终场哨响的那一刻,我所在的球迷群里瞬间刷了上千条消息。那种即时的共鸣,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温度。
其实每个球迷都有自己看球的习惯。我认识个老球迷,非得在酒吧看球才觉得够味。他说电视转播再好,也比不上和陌生人一起欢呼的感觉。还有人专门飞到总决赛城市,就为了感受现场的气氛。虽然买不到球票,但在场馆外的广场上看大屏幕,跟着人群一起呐喊,也是种独特的体验。
今年的总决赛马上就要来了。我已经开始研究赛程表,把重要的场次在日历上标红。虽然还不知道是哪两支队伍会师决赛,但我知道,当那个熟悉的主题曲响起,当镜头扫过那座金灿灿的奖杯,我的心还是会像第一次看总决赛时那样,砰砰直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