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盯着那份投篮命中率榜单看了很久对吧。内线球员的名字霸占了前二十名的大半江山,戈贝尔那种动不动就百分之六十五的命中率简直像作弊。但你再往下翻,翻到外线球员的区域,库里和汤普森的名字带着百分之四十几的命中率安静地待在那儿,感觉完全不是一个世界的游戏规则。

NBA投篮命中率排行:内线与外线球员对比

这根本不是一场公平的比较。内线球员的投篮大多发生在三秒区里,离篮筐就那么两步远,起跳,放篮,有时候甚至不用跳,踮着脚尖就把球搁进去了。我记忆里最深刻的是看一场爵士的常规赛,戈贝尔在禁区接到球,防守人还贴在他背上,他连运球都没运,直接转身把球砸进篮筐。那种球进得毫无道理,像是把信投进邮筒那么自然。

但外线球员的每次出手都像在拆解一个精密仪器。库里的三分你得慢动作回放才能看清他出手多快,从屈膝到球离开指尖只要0.3秒。我数过他一场比赛的跑动距离,差不多有2.5英里,其中大部分都在绕着掩护墙转圈。他的投篮不是站在原地等的,是在全速奔跑中急停,调整,然后在防守人手指碰到他手肘前把球扔出去。

命中率的数字会骗人。小乔丹职业生涯命中率高达百分之六十七,但你记得他有多少次是在完全空接的情况下得分的?而雷阿伦职业生涯百分之四十五的命中率,有多少是在季后赛读秒阶段,顶着两个人扑防投中的扭转战局的三分?这就像比较餐厅里切牛排的厨师和野外狩猎的猎人,他们都提供了食物,但难度系数完全不在一个维度。

现代篮球正在模糊这种界限。恩比德这样的中锋开始频繁在三分线外出手,约基奇甚至成了球队的进攻发起者。我看过掘金的一场比赛数据表,约基奇有八次助攻来自他在肘区的手递手传球,他213公分的身高像一堵移动的墙,完全挡住了追防的后卫。这种球员的出现让传统的命中率统计变得有点尴尬——他们既能在篮下用百分之七十的命中率得分,也愿意在三分线外尝试,哪怕那会拉低他们的整体数据。

真正有趣的对比可能在于投篮选择的分布。我拉过去年季后赛的数据,戴维斯在禁区的出手占比达到百分之七十三,而杜兰特在中距离的出手占比是百分之四十一。这就是篮球的美丽之处,每个球员都在开发自己的生存空间。塔图姆今年增加了背身单打后仰跳投的次数,虽然那招的命中率可能只有百分之四十二,但在季后赛焦灼时刻,这就是打破防守的钥匙。

说到关键时刻,你会想起谁?我脑子里立即闪过科比的画面,那些24秒进攻时间快到时的强行后仰。用命中率去衡量这种球简直是对篮球的误解。2016年总决赛第七节,欧文面对库里投中的那记三分,如果从命中率角度看不过是一次普通出手,但在那个语境下,它价值连城。

下次再看命中率排行榜时,我建议你多看一眼球员的投篮分布图。扬尼斯·安特托昆博的得分几乎全部集中在油漆区,像一团浓墨重彩的色块;而特雷·杨的投篮点则散布在整个半场,像是精心布置的星空。这两种图案没有高下之分,它们共同构成了现代篮球的完整画卷。

或许我们该重新定义“效率”这个词。在篮下轻松得两分是效率,在三分线外三步远的地方命中超远三分也是效率——它直接改变了对手的防守策略。我看过一份数据报告,当库里在30英尺外持球时,对方防守阵型会整体外扩至少两步,这让勇士队的进攻空间变得无比开阔。

最后说回那份榜单。现在你再看到戈贝尔百分之六十五的命中率和库里百分之四十二的命中率并列在那里,会不会觉得它们其实在讲述不同的故事?一个关于确定性的收益,一个关于改变格局的风险。而篮球,从来都需要这两种东西同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