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手机推送又是一场130比128的比赛。比分牌亮得刺眼。恍惚间以为全明星周末提前了四个月。这年头没个四十分三双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球星。我翻着场均得分榜前十那个数字。简直像看科幻片。
还记得世纪初看活塞打马刺。那场球最后比分是78比76。现在半场就能给你干出这个数。不是哪支球队的问题。是整个联盟在变。变得你不认识。十年前场均拿25分可以争得分王。现在这个数据勉强挤进前十五。数据膨胀像比赛用球打了激素。
规则悄悄动了手脚。防守三秒让大个子不敢在篮下蹲坑。hand-check取消后外线球员像逛自家后花园。体毛哨这个词不是白叫的。哈登那些年造犯规的视频现在看依然魔幻。防守人把手背在身后防投篮的样子像在跳芭蕾。规则的天平彻底倾向了进攻端。
看看今年的卢卡·东契奇。场均33.9分带着9.8助攻。放在二十年前这是要立雕像的数据。现在大家只会说“哦又一个大三元”。恩比德上赛季那个32分11篮板看得人麻木。贾巴尔要是穿越过来估计得重新学习篮球规则。
球队战术变得认不出来。火箭队以前每个回合都把球塞给姚明。现在你看勇士队打球。过半场就扔三分。中距离成了濒危技术。数据分析师说长两分最不划算。于是大家疯狂魔球化。要么篮下要么三分线外。中场logo shot都成了常规武器。库里那个超远三分起手时主场观众已经提前举起双手。
节奏快得让人喘不过气。雄鹿队进攻回合数比十年前的太阳跑轰还多。球员像不知疲倦的永动机。其实都靠轮换和科学管理。背靠背比赛核心球员动不动就轮休。常规赛成了超长季前赛。真正拼命的只有季后赛那几场。
数据含金量需要重新掂量。德文·布克轰下70分那场球队居然输球。特雷·杨经常拿40分但防守端被针对成筛子。现在评价球星得带上效率值真实命中率这些高阶数据。单纯看得分榜已经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转播画面右下角时不时弹出历史数据对比。张伯伦的一百分放在今天可能也就是个头条新闻。但那个时代可没有三分线。拉塞尔的十一枚戒指是在八支球队的联盟里拿的。比较不同时代的球员变得越来越困难。就像比较智能手机和大哥大哪个更先进。
球迷的阈值被不断拉高。昨天觉得克莱·汤普森单节37分是神迹。今天看米切尔71分都觉得稀松平常。社交媒体上动不动就是“历史级数据”的标题。真实情况可能是联盟整体防守强度在下滑。常规赛成了大型投篮训练。
不过话说回来。比赛好看了不是吗。谁不喜欢看对轰大战呢。那些160比158的比赛至少让球迷值回票价。只是偶尔会怀念加内特和邓肯的时代。那时候每个篮板都抢得像是最后一个。
得分暴涨背后是整个篮球哲学的转向。从“如何阻止对手得分”变成“如何比对手得更多分”。下次看比赛时注意下防守队员的手部动作。你会发现他们真的什么都做不了。这个时代造就了数据怪物。也让我们开始思考什么是真正的伟大。
或许某天联盟会重新调整规则。让防守者能真正地防守。但在此之前。准备好迎接更多夸张的数据吧。毕竟扬尼斯已经表示下赛季要开始投三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