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的休斯顿,空气里飘着德州烤肉和篮球碰撞的声响。全明星周末像一场提前到来的狂欢节,每个人都记得麦迪赛前靠在更衣柜上说的那句玩笑话,他说要在主场给球迷一场表演,但没人想到表演会如此疯狂。

2006年NBA全明星

东部更衣室弥漫着一种紧绷的气氛。韦德系紧鞋带时瞥了一眼对面的詹姆斯,那个刚满21岁的家伙眼睛里烧着火。活塞五虎里的四个全明星围在一起低声交谈,他们习惯用防守说话,但今晚的规则是放开手脚进攻。你能感觉到东部队憋着一股劲,前一年他们输得太惨,这次不能再让西部那群家伙在自家地盘撒野。

西部队更衣室则是另一番景象。纳什穿着太阳队标志性的橙色热身服,正和诺维茨基用德语开着什么玩笑。邓肯安静地坐在角落,偶尔对帕克说的笑话扯动嘴角。麦迪是这里的主人,他换鞋的动作很慢,像是在积蓄力量。姚明作为东道主,脸上挂着礼貌的微笑,但你能看出他肩上的压力——整个中国都在看他打球。

比赛刚开始就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麦迪完成那次空中接力时,丰田中心的屋顶几乎要被欢呼声掀翻。他接球的高度高得离谱,身体在空中完全舒展,仿佛摆脱了地心引力。你能看见他手腕轻轻一抖,球旋转着钻进篮网,落地时他甚至没有多余的表情,就像完成了一次日常训练。

勒布朗在第二节开始接管比赛。他带球从后场启动,三步之后已经甩开所有防守者,那记战斧劈扣让篮架剧烈摇晃。转播镜头捕捉到他落地时对着观众席露出的笑容,带着少年人的张扬和挑衅。那时我们还没意识到,这个瞬间会成为他八次全明星MVP之旅的开端。

中场休息时比分牌显示着令人咋舌的数字。两队合计轰下140分,这在当时简直难以置信。更衣室里飘着汗水混合药水的味道,球员们大口喝着功能饮料,毛巾随意搭在肩膀上。教练们放弃布置复杂战术,只反复强调“保持节奏”和“享受比赛”。

第三节麦迪的那个转身后仰跳投应该被做成雕塑。他在右侧四十五度角接球,防守人几乎贴在他脸上。麦迪做了一个向右的假动作,防守人重心刚动,他已经转向左侧起跳。身体在空中后仰成不可思议的角度,出手点高得让人绝望。球划出的弧线像经过精密计算,空心入网时连篮网都没有晃动。

但勒布朗拒绝让比赛变成麦迪的个人秀。第四节最后五分钟,他连续三次突破得手,其中一次在姚明和邓肯双人封堵下强行上篮打进。你能看见他肌肉绷紧时的线条,听见球鞋在地板上急停时发出的刺耳摩擦声。那些动作充满原始力量,像是要把篮筐拽下来。

加时赛最后十七秒,东部领先两分。西部最后一次进攻,球理所当然交给麦迪。他在三分线外运球,时间一秒秒流逝。丰田中心两万名观众全部站起来,呼喊声形成实质般的声浪。麦迪做了一个 crossover,勒布朗的重心稍微后撤,就这半步空间,麦迪拔起投篮。球离开指尖的瞬间,终场红灯亮起。

那道弧线很美,但在篮筐前沿弹了一下,最终滑了出来。勒布朗抓下篮板,把球抛向空中。他脸上混合着狂喜和难以置信,29分6篮板,这个21岁的年轻人捧起了MVP奖杯。麦迪站在另一边,双手撑着膝盖,红色球衣被汗水浸成深色。36分,全明星历史单场第四高分,却没能换来一场胜利。

更衣室采访环节,勒布朗说话时还在喘气。有记者问他最后时刻防守麦迪的感受,他摇头笑了:“特雷西今晚不可阻挡,我们只是运气好些。”另一边麦迪接受中文采访时显得很平静,他说这就是篮球,总有人要赢,总有人要输。但你能从他偶尔飘向远处的眼神里,读出些许不甘。

那年全明星像一道分水岭。勒布朗从此开启他的时代,麦迪则开始与伤病斗争。现在回想起来,那记未命中的绝杀仿佛某种隐喻,关于完美与遗憾,关于青春与告别。那些在空中飞舞的身影,最终都会落回地面,但2006年2月19日的那个夜晚,他们真的飞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