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是NBA最全面的球员呢。这个问题一抛出来,你脑子里是不是立刻蹦出几个熟悉的名字。但全面这个词,真的被我们用烂了。不是数据单上填满所有格子就叫全面,那太表面了。真正的全面,是你能在球队最要命的时刻,用任何需要的方式去改变比赛。是那种你站在场边看球,会忍不住嘀咕“这家伙怎么什么活儿都干”的瞬间。
想想看这个画面。比赛还剩最后两分钟,比分咬得死紧。对方后卫一个加速想过人,你队里的那个大个子,居然能横移一步,死死卡住身位,一只手精准地切在球上。球掉了,他没急着下快攻,而是先把球控稳,抬头看了一眼计时器。然后,他不慌不忙地运球过半场,在弧顶指挥交通,等到队友落位,一个击地传球给到空切的队友,轻松拿到两分。回过头来,他又在篮下顶住了对方中锋的强打。一个回合里,他做了四次不同的小事,每一次都做对了。这种球员,才是真正的全面。
我们得把“全面”拆开来看,它至少包括三个层面。进攻端的创造与终结,防守端的覆盖与弹性,还有最容易被忽略的,篮球智商和比赛影响力。数据能告诉我们一部分故事,比如那个著名的“5x5”数据栏——得分、篮板、助攻、抢断、盖帽五项都达到5。这太难了,整个NBA历史也没几个人能多次做到。但数据也会骗人,有些球员的数据是“刷”出来的,对赢球没实际帮助。真正的全面,你得去看那些微观数据,去看比赛录像里那些不会出现在集锦里的回合。
比如说德拉蒙德·格林。你讨厌他的时候是真讨厌,那张嘴永远在喷垃圾话。但你不得不承认,这家伙在勇士体系里干的事儿,简直包罗万象。他可能一整场只得8分,但你看看他做了什么。他是防守端的大脑,指挥全队换防,用他那不算出色的身高和弹跳,却能精准地判断传球路线完成抢断。他能在换防后死死贴住对方的小个子后卫,让对方浑身不舒服。进攻时,他是轴心,在高位发牌,给库里做那些瓷实的掩护,然后快速处理四打三的机会。他的全面,是一种“脏活累活全包”的全面,是数据无法完全体现的胜利贡献。
再看勒布朗·詹姆斯。他的全面性几乎是一种篮球哲学。从进入联盟开始,他就在重新定义“组织前锋”这个词。他不是一个单纯的得分手,他的眼睛永远在扫描全场。你经常能看到这样的镜头,他持球推进,明明自己有错位单打的机会,他却能看到底角那个被放空半米的射手。他的传球不是那种保险的安全球,是带着提前量和杀伤力的子弹传球。更可怕的是,随着年纪增长,他的全面性还在进化。他需要的时候,依然可以扛起主攻,交出40分的夜晚;他也可以切换模式,专注于组织和防守,让身边的年轻人去冲锋陷阵。他的全面,是一种持续了二十年的、随时根据球队需要调整形态的能力。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了那些新时代的全能战士。尼古拉·约基奇,一个中锋,成了球队的实际控卫。看他打球是一种享受,那种漫不经心的背后传球,那种在篮下利用庞大身躯和柔和手感的终结,还有那一手让人无法放空的三分。他的全面,颠覆了我们对中锋这个位置的认知。还有扬尼斯·阿德托昆博,他的全面是另一种暴力美学。从后场摘下篮板,自己运球一条龙杀到前场,迈着巨大的步伐冲进内线完成隔扣。防守端,他是能从一防到五的怪物,覆盖面积大得惊人。
所以,回到最开始的问题。NBA最全面的球员,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它取决于你如何定义“全面”,也取决于球队需要什么样的全面。是格林那种润滑剂式的全面,是詹姆斯那种掌控全局式的全面,还是约基奇、字母哥那种颠覆位置概念的全面。但他们的共同点是,你都无法用单一的一个标签去定义他们。他们不是得分手,不是篮板手,不是组织者,他们是所有这些角色的集合体。看他们打球,你永远不会感到无聊,因为你永远猜不到下一个回合,他们会用哪种方式惊艳你。这,或许就是“全面”这两个字,在篮球场上最极致的魅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