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场比赛的计时器仿佛走得特别慢。最后四秒钟,勒布朗·詹姆斯站在底线,接球,转身,面前是追梦格林密不透风的防守。你能清晰看到他球衣被汗水浸透后深了一块的颜色,左腿护膝有些松垮。球出手了,弧线很高,高到让甲骨文球馆两万人的呼吸停滞了一瞬。球砸在篮筐上弹起,又落下,再弹起。时间到。骑士以107比109输掉。那一刻,詹姆斯没有立刻离开,他站在原地,双手撑着膝盖,头深深埋下去,你能看到他背部肌肉因为剧烈呼吸而起伏的轮廓。这个画面比任何数据都更能说明那场G4的残酷。
我们总在谈论绝杀球进没进,但很少有人去数詹姆斯在这场球之前喘了几口气。他打满了前四十六分钟,直到最后那次暂停才坐下。镜头扫过骑士替补席,你能看见杰夫·格林仰头往眼睛里滴眼药水,小南斯用毛巾裹住整个头。骑士太累了,不只是身体上,更多是心理上的消耗。他们知道勇士有多强大,知道杜兰特无差别的单打多难防,知道库里过了半场就是射程。但他们更知道,这场要是输了,就1比3了,那就真的结束了。
回到那个绝杀球。为什么选择詹姆斯自己运球到前场?因为骑士已经没有人能稳稳接住这个传球了。JR史密斯整场手感冰凉,乐福在第三节就领到第四次犯规。泰伦卢在那个暂停时画的战术,最初接球人其实是科沃尔,但勇士的换防太快了,伊戈达拉完全切断了传球路线。詹姆斯只能自己来。他接球的位置离三分线还有两大步,必须转身面对篮筐,这消耗了宝贵的一秒。格林的手臂完全罩住了他的视线,他起跳时身体是后仰的,带着一点点失去平衡的倾斜。这个球没进,不是运气不好,是体力透支后核心力量的那一点点偏差。赛后技术统计显示,詹姆斯这场比赛在防守人距离2-4英尺的紧逼下出手了9次,只进了2个。而在防守人距离4-6英尺时,他8投5中。微小的空间差距,决定了球的命运。
让我们聊聊凯文·杜兰特。他在第四节还剩49秒时投中的那个三分,才是真正杀死比赛的一球。在那之前,骑士刚刚由詹姆斯扳平比分。勇士进攻,球经过三次传导,最后到了杜兰特手里。防守他的是杰夫·格林,身高、臂展、速度都吃亏。杜兰特没有做任何假动作,就在格林往后退那半步的瞬间,他拔起来就投。那个球的轨迹太平了,像一颗子弹直穿网心。进球后杜兰特没有任何表情,只是默默回防。这个场景和2017年G3他那记三分太像了,同样的位置,同样的防守人,甚至同样的冷静。你不得不承认,有些球员就是为这种时刻生的。赛后有人统计过,杜兰特在总决赛最后两分钟平分或落后一球的情况下的投篮,是7投5中。这个微观数据,比说他得了多少分更有冲击力。
骑士不是没有机会。乔治·希尔那两次罚球,第一次进了,第二次弹框而出。你能看见他罚球前深吸了三口气,嘴唇在默默念着什么。第二个球出手的瞬间,他的手腕有点硬,球的旋转不够。就差了那么一点点。然后就是JR史密斯抢到那个前场篮板后的迷之操作。他往外运球而不是直接起跳投篮,时间从4.5秒走到2.0秒。詹姆斯在底角拼命挥手,嘴张得很大在喊什么,但现场太吵了,什么都听不见。后来有唇语专家分析,詹姆斯喊的是“投篮!”。这个细节被慢镜头回放了无数遍,每次看都觉得心脏被揪住。一场NBA总决赛的胜负,居然系于这样一个诡异的回合。
现在回想起来,G4就像是整个系列赛的缩影。骑士拼尽了所有,詹姆斯砍下三双,角色球员也有闪光表现,但他们就是差那么一口气。勇士则展示了什么叫冠军的底蕴,在关键时刻总有人能站出来。不是靠运气,是靠实打实的实力和无数次训练形成的肌肉记忆。比赛结束后,詹姆斯一个人坐在更衣室里很久,记者们都被拦在外面。有工作人员说,他只是在重复看手机上的比赛集锦,特别是最后那个回合。你能想象那种心情吗?明明已经做到了极致,却还是不够。这种无力感,比惨败更折磨人。
所以当我们回顾2018年总决赛G4时,记住的不该只是那个没进的三分,而是詹姆斯撑住膝盖时背部的汗水,是希尔罚球前颤抖的嘴唇,是杜兰特投中三分后那张毫无表情的脸。篮球比赛最后化约为胜负,但在那之前,它是无数个细节的累积。每个细节都值得被记住,因为它们共同构成了这项运动的魅力——残酷,但真实得让人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