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决赛完整赛程终于公布了。盯着手机屏幕上的日期对阵图,我第一反应是翻出日历,用红色记号笔把几个关键日子狠狠圈出来。五月二十号晚上七点半,第一场,得提前跟老板请好假。这不仅仅是几场比赛的排列组合,它像一张精准到分钟的情感时刻表,未来半个月的喜怒哀乐全拴在上面了。

总决赛完整赛程

完整赛程最狠的地方是什么?是它把未知变成倒计时。以前只知道“快了快了”,现在眼睁睁看着五月二十六号那个周日晚场标在那里,心跳都会错半拍。那可能是赛点,也可能是我方队伍的生死线。我把这张赛程表截图发到了老友群里,瞬间炸出十几个潜水党。“第二场在周三?完蛋,第二天还要开早会。”“要是打到第五场,正好是我媳妇生日…”看,一张赛程表能测试出多少人间真实。

仔细研究对阵日期会发现很多魔鬼细节。背靠背的客场安排对老将的膝盖是不是太残忍?中间那个三天的休息空隙,够不够主力处理脚踝的轻微肿胀?去年总决赛就是因为赛程密集导致核心球员抽筋,最后十分钟简直是在看医疗纪录片。今年这个间隔,教练组怕是得把理疗师当祖宗供着。

转播表右侧那串小字特别有意思。除了常规的电视台直播,还有个短视频平台独家视角。我猜会是哪个替补球员的随身镜头吗?或许能听见暂停时教练骂娘的原始音频。去年我在官方转播里错过某个球星系鞋带时对裁判的死亡凝视,后来在网友剪辑里才看到真相。这次直接给我多个机位,搞得像在玩赛事监控室游戏。

赌上赛季的案例太刺痛了。当时觉得稳了,结果对方靠着多一天休息时间调整战术,把我们熟悉的进攻路线全部锁死。现在回头看赛程表,那个多出来的二十四小时简直在发光。所以今年再也不敢随便说“优势在我”,得拿着放大镜看每个主客场转换的节点,看哪些航班距离会偷走球员的睡眠时间。

其实最期待的反而不是冠军揭晓那一刻。是第六场前一天晚上,可能出现的“如有必要”那行灰色小字。这两个字带着某种神圣的悬念,像挂在驴子眼前的胡萝卜。去年那行字最终没亮起来,我在屏幕前莫名失落,仿佛被剧透了一生。

朋友说我把赛程表当黄历看。确实啊,比赛日不在楼下烧烤店占座会死星人,抢到票的要开始规划穿越半个城市的路线,赌输的要准备掏红包的金额。这张表在手机里存着,锁屏界面也设成赛程图,每天睁眼第一件事就是数距离首战还剩几天。老板看着我电脑前贴的便签条直摇头,他不懂这种仪式感比KPI重要多了。

现在万事俱备,只差开场哨响。冰箱里啤酒已经按场次数量排好,遥控器换了新电池,甚至准备了降血压药。当第一个跳球被抛向空中,这张写满日期的纸就会活过来,变成我们共同经历的热血时间轴。至于最后是谁捧杯?让赛程表慢慢讲给我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