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场四胜制,听起来就带着一股子血腥味。你得在对方地盘至少赢下一场,不然回家看别人打球。这规矩从1984年沿用至今,整整四十年没变过。想想看,迈克尔·乔丹第一次打季后赛那年,现在的新秀父亲都还没出生呢。
常规赛排名决定了谁握有主场优势。东西部各八支球队,第一名打第八名,第二名打第七名,依此类推。去年凯尔特人对阵热火的系列赛就是活教材,绿军明明握有主场优势,却在花园球馆被热火当头棒喝。主场优势不是护身符,更像是高压锅。
赛程安排藏着魔鬼细节。2-2-1-1-1的节奏让球员像在坐过山车。先打两个主场,再飞往客场连打两场,接着交替进行。2016年骑士对阵勇士的总决赛,勒布朗就是靠着第五场客场胜利扭转乾坤。但首轮很少出现抢七,数据说话:过去十年首轮抢七次数不到总场次的8%。
背靠背比赛在首轮基本绝迹了。联盟现在把球员休息看得比什么都重,两场比赛之间至少间隔一天。可别小看这一天,足够让老将的膝盖消肿,让新秀的神经放松。我记得去年莫兰特在休息日后场均能多拿5分,肌肉恢复时间就是得分上涨空间。
那些黑八奇迹怎么发生的?2007年的勇士,2012年的76人,都是踩着主场优势者的尸体上位。他们共同点是什么?赢下第一个客场。在对方球迷的嘘声中投进关键球,这种心理冲击会像病毒般传染。现在球员更年轻了,客场反而成了减压阀。
电视转播决定了开球时间。太平洋时区的球队总在晚上七点半开打,这让东海岸球迷得熬到深夜。我认识个波士顿老球迷,为了看勇士比赛连续喝了四天双倍浓缩。联盟在平衡收视率和球员状态间走钢丝,有时候午夜结束的比赛,球员得靠冰桶恢复状态。
伤病报告成了系列赛的暗器。去年快船为什么倒在首轮?莱昂纳德的膝盖在第二场后就亮起红灯。现在每支球队都带着两个理疗师随行,按摩枪和筋膜球比战术板还重要。肌肉贴布的颜色都比球衣鲜艳了。
年轻球队最容易在首轮交学费。雷霆去年被横扫时,切特·霍姆格伦的防守站位总是慢半拍。经验这东西没法速成,你得亲自尝过季后赛的肘击才知道什么叫对抗。老将们总说常规赛是约会,季后赛是结婚,全是柴米油盐的琐碎折磨。
裁判的哨子会在首轮变调。常规赛可能不吹的身体接触,到了四月全成了合理对抗。恩比德去年抱怨过,他在首轮获得的罚球比常规赛少了三分之一。球员得重新校准犯规尺度,就像重新学走路。
那些抢七大战会永远刻在记忆里。2014年快船与勇士的首轮抢七,保罗在终场前1秒的抛投至今还在回放。更衣室里的香槟味道能飘到第二年,输家的行李箱则提前收拾好了。球员通道里两种表情泾渭分明,一边在唱歌一边在沉默。
现在的首轮越来越难出现下克上。工资帽规则让强队能留住更多球星,附加赛制度反而让第七第八名脱层皮。看看今年的湖人,打完附加赛只剩半管血去碰掘金。有时候我在想,七场四胜制是不是该给下位球队让个先手?比如从客场打起的队伍多一个暂停?
飞机里程数会成为隐形杀手。一支西部球队如果要从波特兰飞到孟菲斯,跨越三个时区打客场,生物钟比防守战术更难调整。有球队开始带睡眠专家随行,用数据测算最佳入睡时间。这年头,打季后赛得先学会在飞机上倒时差。
教练的轮换会在首轮缩水。常规赛能用十人轮转,到了四月可能就剩七个人。去年布登霍尔泽在雄鹿被淘汰后说过,他后悔没给替补更多时间。但季后赛就像走钢丝,谁敢把命运交给第九人?每张板凳席都坐着两百万美元的年薪,却只能看着主力们喘粗气。
技术统计会露出残忍的真相。首轮被淘汰的球队,核心球员场均上场时间往往超过40分钟。扬尼斯去年出局的那晚,低头看着自己肿胀的脚踝发了十分钟呆。计分板不会显示这些,但更衣室的冰桶数量会说话。
或许某天联盟会把首轮改成五战三胜,给黑马更多机会。但现在,七场四胜就像量杯,慢慢熬煮着球队的所有底牌。四月开打的系列赛,要到六月才能看出后遗症。总冠军的代价,在首轮就已经开始计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