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训体系是不是真的在进步?
这些年总有人说中国足球青训不行,但现在情况确实在慢慢改变。从校园足球到职业俱乐部梯队,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接受系统训练。比如鲁能足校、绿城青训这些老牌基地,每年都能输出几个好苗子。更关键的是,现在家长观念也变了——踢球不再只是"不务正业",很多城市中产家庭都愿意送孩子学足球。虽然比不过日韩的百年青训体系,但只要这条路坚持走个十年八年,总能攒出一批能打的球员。
归化球员这条路还能走通吗?
上次世预赛搞归化算是交了学费,艾克森、洛国富他们年纪确实大了。但要是换个思路呢?现在欧洲南美遍地华裔球员,有些二十出头的混血小将水平不比本土球员差。只要足协舍得花钱,提前五年布局,专挑25岁以下的实力派归化,到下次世界杯预选赛说不定就能组个"华裔军团"。巴西队以前也靠归化日本中田英寿那批人,关键看怎么操作。
联赛水平到底能不能撑起国脚?
中超金元时代过后,现在反而更健康了。外援从"巨星养老院"变成了实用型球员,本土球员不得不真刀真枪竞争上岗。最近亚冠赛场就能看出来,浙江队、三镇这些非豪门球队,打日韩俱乐部也不怎么吃亏。要是联赛能保持这种节奏,既不烧钱也不摆烂,慢慢把比赛强度和技战术含量提上去,将来国脚在亚洲赛场起码不会脚软。
说到底,中国足球想进世界杯不能指望奇迹,得靠青训、联赛、留洋这些基础工作一点点攒本钱。日本当年也是连续六届没进世界杯,现在不照样成常客?只要别再折腾什么"奥运战略""领导政绩",按足球规律埋头干上十年,2026年说不定真能看到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