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上海申花夺得末代甲A冠军,但2007年足协收回奖杯并改判空缺。这事儿当年炸了锅,现在看依然是国内足坛争议最大的判罚之一。
数据实锤:2007年足协专项调查显示,申花末轮4-1战胜深圳的比赛存在300万贿赂裁判行为。主裁陆俊后来因受贿罪入狱5年6个月,申花时任老总楼世芳也被带走调查。
争议点在于:1)处罚发生在4年后,时效性存疑;2)同赛季多队涉假却只追责申花;3)冠军直接空缺而非顺延,当年亚军上海国际同样涉假。
拓展知识:末代甲A共有12队,申花56分夺冠。但随后中超时代开启,这个冠军成为特殊历史节点。国际足联规定假球案追诉期通常3年,中国足协这次处理算"超长待机"。
常见问答:
Q:现在奖杯在哪?
A:足协仓库吃灰,博物馆都不收这烫手山芋
Q:球员金牌要收回吗?
A:没强制要求,但部分球员主动退还了
这事儿你说申花冤不冤?贿赂实锤没得洗,但选择性执法也是真。要怪就怪那个金元足球刚起步的年代,太多球队都在灰色地带疯狂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