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里约奥运女排决赛,中国队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3-1逆转塞尔维亚,12年后重夺奥运金牌。数据显示,中国队扣球成功率48.6%远超对手的40.2%,拦网得分15-9碾压,朱婷个人砍下25分创决赛纪录。
但小组赛阶段中国队2胜3负差点出局,尤其0-3输给塞尔维亚暴露了问题:一传到位率仅42%,比对手低了11个百分点。郎平后来调整阵容,用刘晓彤换下状态下滑的惠若琪,这个变阵成为转折点。
有个冷知识:当时的塞尔维亚队平均身高1.87米,比中国队高出3厘米。我们赢在更快更灵活,防守起球率比对手高8%,这就是"以快制高"的典型战例。
常见问答:
Q:为什么说这是含金量最高的奥运金牌?
A:从死亡之组突围后,中国队连续淘汰巴西(东道主)、荷兰(小组赛输过)、塞尔维亚三支强队,每场都是逆风翻盘。
Q:朱婷到底强在哪里?
A:她扣球高度3.27米,决赛25分里19个是进攻得分,关键分下手从不手软,现在知道为啥叫"Zhuper"(朱婷+超级)了吧?
要说遗憾也有,魏秋月的膝盖伤势影响了移动速度,二传稳定性比伦敦周期下降明显。不过张常宁的成长补上了这个缺口,她决赛接了全队最多的27个一传,到位率74%相当靠谱。
那次夺冠后国际排联修改了规则,限制"自由人替换主攻发球"的战术,就是针对中国队的特点。你看,能让对手改规则,这冠军分量还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