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六月选秀夜的喧嚣仿佛还在耳边回荡,NBA总裁大卫·斯特恩站在台上念出德里克·科尔曼名字时,台下爆发的掌声混杂着质疑。状元签归属毫无悬念,这个雪城大学的怪物前锋在大学联赛的表现堪称统治级。与此同时在西雅图,超音速队管理层正在为二号签的选择激烈争论,球探力荐那个来自俄勒冈州立大学的控卫,说他防守时的垃圾话能让对手心态崩溃。

1990年选秀回顾:佩顿与科尔曼成就

加里·佩顿走进联盟时并不被所有人看好。身高普通,投篮姿势别扭,选秀报告里写着他需要三年时间适应NBA节奏。可没人想到这个 Oakland 街头长大的小子骨子里刻着不服输。我记得某场季前赛他被老将控卫连续单吃五次,赛后加练到凌晨两点。球馆保安后来告诉记者,佩顿离开时嘟囔着下次要让他过不了半场。

德里克·科尔曼的菜鸟赛季简直像部热血漫画。首秀对阵凯尔特人拿下22分10篮板,隔天背靠背又在尼克斯头上砍下30分。他的左手勾手带着某种违反物理规律的旋转,篮板卡位时小腿肌肉绷成钢筋。新泽西的球迷们疯狂了,当地报纸头版写着“我们的救世主来了”。那个赛季他交出场均18.4分10.3篮板,最佳新秀奖杯拿到时还带着刚结束比赛的余温。

但命运总爱在巅峰时刻转折。科尔曼的膝盖开始出现反复酸痛,1993年某次普通的上篮落地后,他扶着篮架停顿了整整十秒。随队记者后来透露,当时更衣室里能听见冰袋摩擦皮肤的声音,像冬天的寒风刮过空荡的球场。与此同时佩顿正在进化,他的防守预判渐渐变成一种艺术,1994年季后赛把马克·普莱斯逼到半场8次失误的画面至今还在YouTube上流传。

1996年总决赛或是两人命运的分水岭。佩顿和乔丹的缠斗成为经典,第六场最后时刻他的贴防让乔丹差点丢球。虽然超音速最终落败,但佩顿锁死MVP的表现被写进教材。而科尔曼此时正在病床上看直播,刚做完半月板手术的右腿打着厚厚的石膏。护士后来回忆,比赛结束瞬间他默默关掉了电视,病房里只剩医疗仪器的滴答声。

数据背后藏着太多故事。佩顿连续九年入选防守一阵的纪录至今无人打破,某次他对位新生代控卫时突然说:“你运球前三秒我就知道要变向”。而科尔曼转会76人后仍有单场30+20的闪光,但费城当地的记者注意到,他赛前热身时总会下意识揉搓右膝,仿佛在安抚某个闹脾气的老朋友。

当佩顿2006年在热火捧起冠军奖杯时,导播特意给了观众席某个镜头。德里克·科尔曼穿着休闲西装轻轻鼓掌,眼角的皱纹在镁光灯下格外明显。有媒体计算过,如果按巅峰期数据延续性预测,科尔曼本该拿到24000分12000篮板,现实却停在12000分7000篮板。这份落差在某个论坛里被反复讨论,有位老球迷留言说:“我收藏着他新秀赛季的球衣,每次整理衣柜都会多看一眼”。

或许评价这届选秀不该只用冠军戒指计数。佩顿晚年执教少年球队时总强调“防守是种态度”,有次训练课他亲自示范断球,五十岁的人依然保持着当年的交叉步。而科尔曼转型商人后投资了运动康复中心,开业典礼上他指着最新款理疗仪开玩笑:“这玩意要是早出现二十年,我说不定还能多打五千个篮板”。

现在回看1990届选秀,像在观察两种不同材质的雕刻。佩顿是块粗粝的花岗岩,用二十年时间把自己磨成精密仪器;科尔曼则是块天然水晶,每个切面都折射着耀眼却易碎的光芒。那些泛黄的比赛录像里,永远定格着佩顿死亡缠绕的瞬间,以及科尔曼转身暴扣时扬起的二十三号球衣。球馆顶棚的灯光打在他们身上,仿佛在为两种不同形态的篮球梦想同时加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