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的选秀夜灯光晃得人眼睛疼。斯特恩念出一个个名字,台下西装革履的年轻人们攥紧手心。达柳斯·迈尔斯在第六位被快船摘走时,整个会场嗡嗡作响。人们说他是下一个KG,手长脚长,能从一号位防到五号位。他理该如此,高中毕业就登上《体育画报》封面,照片里他咧嘴笑着,身后写着“未来之星”。

2000年NBA选秀:迈尔斯与特科格鲁

希度·特科格鲁等到第十六顺位才被国王选中。摄像机扫过他时观众表情茫然。这个土耳其人是谁?欧洲联赛的数据能换算成NBA的得分吗?萨克拉门托的球探报告里写着:能投三分,会传球,防守可能跟不上。很普通的评价,普通得就像他坐在小绿屋边缘的身影。

迈尔斯的新秀赛季像加州阳光般耀眼。快船让他首发,给他设计空接战术。隔扣,追身大帽,快攻中大步流星。你看他打球会忍不住惊叹,这具身体简直就是为篮球而生。场均接近10分,入选最佳新秀阵容,全明星新秀赛上他玩了两个胯下换手扣篮。那时的杂志用跨页刊登他的照片,标题写着“明日帝国”。

特科格鲁在国王的板凳上搓着手。韦伯和迪瓦茨占据着前锋的出场时间,他只能等在角落。偶尔上场时,他的移动看起来总慢半拍。但如果你仔细看,会发现他总在观察,观察防守如何轮转,观察队友喜欢在什么位置接球。新秀年场均5分,命中率刚过四成。记者们写:“欧洲天才需要时间适应NBA强度。”这话说得客气,其实很多人觉得他可能待不满三年。

转折来得比预期早。迈尔斯开始被膝盖酸痛困扰,那个能飞过所有人的少年开始在地板上踱步。从快船到骑士,再到开拓者,他的上场时间像漏沙般流逝。人们还在期待他爆发,可爆发需要健康的膝盖和稳定的跳投,这两样他都没有。2005年他在开拓者只打了27场,场均不到4分。你翻看那时的比赛录像,能看到他在快攻中选择上篮而非扣篮,那个动作里藏着太多小心翼翼。

特科格鲁在魔术找到了自己的节奏。2003年转会奥兰多,范甘迪教练让他持球组织。这下对了,全对了。2米08的身高站在弧顶,防守人够不到他的出手,也猜不透他的传球路线。2007-08赛季他场均19.5分5.7篮板5助攻,三分命中率四成。最关键的是第四节,球总在他手里,他指挥交通般安排队友跑位,然后在24秒将至时投出那些让主场沸腾的关键球。

2008年季后赛首轮对阵猛龙,特科格鲁在第四场最后五秒命中准绝杀。整个系列赛他场均17分6助攻,魔术六场晋级。同年迈尔斯在灰熊打着替补,场均3.5分。你很难把这两个名字联系起来,他们本该是不同轨迹的球员,一个天之骄子,一个海外配角。

伤病报告写满了迈尔斯的病历。左膝软骨磨损,右膝肌腱炎,背部紧张。2010年他29岁,已经在考虑退役。而特科格鲁刚签下5年5300万合同,作为魔术进攻核心带领球队打进东决。命运开了个残忍的玩笑,那个被寄予厚望的第六顺位,最终成了角色球员;而十六顺位的“未知数”,却成长为球队大脑。

现在回头看2000年选秀,你会注意到那些细节。迈尔斯依赖天赋,可NBA最不缺的就是天赋。特科格鲁打磨技术,研究录像,学习如何用节奏而非速度过人。一个在聚光灯下燃烧得太快,一个在阴影里慢慢积蓄温度。他们的故事像两条交叉线,在选秀夜短暂相遇,然后奔向截然不同的方向。

去年有记者问特科格鲁如何看待自己的职业生涯。他笑了笑,说在土耳其时教练总让他练习左手传球,那时他不明白为什么。“后来我知道了,有些准备你看不到结果,但它们会在某个时刻全部回来。”迈尔斯去年接受了膝关节置换手术,他说现在看年轻人打球,总会想起2000年那个夜晚。灯光很亮,未来很长,一切都还没开始,一切都还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