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2007年选秀夜那张青涩的面孔吗?格雷格·奥登站在大卫·斯特恩身旁,眼神里装着整个联盟的未来。那时候我们都在讨论着天赋,讨论着下一个统治级中锋的诞生。没人会想到,这个夜晚埋藏着那么多意想不到的剧本。
凯文·杜兰特在第二顺位被超音速选中时,瘦得像根竹竿。球探报告写着体重不足,对抗吃亏。现在回头看那份报告,只觉得荒唐。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群年轻人各自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奥登的膝盖成了医学教科书上的案例。前后五次手术,三个完整赛季只打了82场比赛。每次他试图跑动,你都能听见全场观众屏住呼吸。那双膝盖毁掉的不只是运动能力,更是一个巨人最珍贵的自信。最后他离开联盟时,背影沉重得让人心疼。
杜兰特却在质疑声里疯狂生长。第一个赛季投篮命中率不到43%,人们说他适应不了NBA强度。结果第二年就场均25分,第三年拿下得分王。你看他现在投篮,起跳高度甚至不如从前,但出手点永远保持在那个致命的高度。这些年他辗转雷霆、勇士、篮网,每次转型都在突破自己的极限。
阿尔·霍福德在第三顺位被老鹰选中时,没人想到这个多米尼加大个子能打到2023年还在打总决赛。他不像杜兰特那样闪耀,但每个教练都爱他。凯尔特人更衣室里,年轻球员都管他叫“老爹”。这种球员的价值,数据表永远说不清楚。
马克·加索尔在第48顺位被湖人选中,随即被交易到灰熊。当时媒体用“添头”来形容这笔交易。结果他成了孟菲斯的灵魂,2013年拿下最佳防守球员时,孟菲斯整座城市都在狂欢。那种粗犷的篮球,现在联盟再也找不到了。
看看这届选秀的生存曲线吧。首轮30个球员,打到第十个赛季的还剩9个。像杜兰特这样至今活跃在核心圈的,只剩下他独一个。NBA就是这么残酷,大多数人的职业生涯就像抛物线,到达某个顶点后便开始缓慢下落。
有些名字渐渐被遗忘了。比如第6顺位的易建联,他其实有场均12分7篮板的数据,但始终没找到最舒服的定位。第2顺位的杜兰特和第48顺位的小加索尔都拿到了总冠军,而很多乐透秀整个生涯都没摸过第二轮的地板。
最让我感慨的是尼克·杨。第16顺位,在奇才开始职业生涯,后来成了社交媒体宠儿。他那句“Swaggy P”的绰号比他的比赛更出名。你说这是成功还是遗憾?在联盟生存11年,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被记住,或许也是另一种胜利。
这届选秀教会我们什么?天赋需要运气来兑现,努力需要身体来支撑。杜兰特是天才,也是训练馆里的苦行僧。小加索尔用智慧弥补了运动能力的不足。而奥登,他提醒我们职业体育最残忍的一面——有时候,命运就是不给你证明自己的机会。
现在回看2007年选秀,像翻开一本写满遗憾与荣光的相册。那些曾经并肩站在一起的年轻人,如今散落在篮球世界的各个角落。有人成了传奇,有人成了教训,更多的人悄无声息地离开。但无论如何,那个夏天的期待都是真实的,就像我们青春里所有美好的假设,有些成真了,有些永远停留在了想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