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六月,金州甲骨文球馆的地板烫得能煎鸡蛋。球迷的声浪几乎要把屋顶掀翻。2017年NBA总冠军,这个头衔背后不是冷冰冰的奖杯,是勒布朗·詹姆斯在G5结束后头也不回走向更衣室的背影,是凯文·杜兰特抱着母亲痛哭时颤抖的肩膀。你记得这些画面,比记得4-1的大比分清楚得多。
很多人说那轮系列赛没悬念。真没悬念吗?看看G3最后那五十秒吧。骑士还领先着两分,欧文那个华丽的背后运球差点就晃开了汤普森。球没进,弹得老远。回头杜兰特抓下篮板,一个人从后场推进,像一阵黑色的风。过了中线,一步,两步,在勒布朗的注视下拔起就投。那个三分球划过克利夫兰球馆的上空,时间好像停了。球进,反超。整个球馆瞬间被抽成了真空。那一球,杀死了骑士翻盘的最后一口气,也杀死了所有关于“势均力敌”的幻想。
勇士的强大是微观的,藏在那些你看直播时可能忽略的细节里。德拉蒙德·格林防守时永远张开的双臂,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斯蒂芬·库里哪怕十投不中,下一个回合依然会毫不犹豫地出手超远三分,他的眼神里没有怀疑。还有克雷·汤普森,这个沉默的杀手,G2那几个连续三分像手术刀一样精准,进球后他面无表情地回防,冷静得让人害怕。这些碎片拼在一起,才构成了那支近乎完美的球队。
骑士输在哪?不仅仅是杜兰特的加盟。你翻看数据,勒布朗场均三双,33.6分12篮板10助攻,恐怖得像一台机器。欧文那个系列赛场均接近30分,G4那个单场40分表演美如画。但他们太累了。乐福的防守被一次次针对,JR史密斯的神经刀时灵时不灵。他们的轮换阵容短得可怜,看着勇士替补席上伊戈达拉、利文斯顿们稳稳地输出,你就明白,骑士是在用七个八个人,对抗一支深度可怕的军队。
杜兰特的那个决定,至今还有人争论。从俄城到湾区,他背上了“软蛋”的骂名。可你看他总决赛的表现,五场比赛,场均35.2分,命中率高达55.6%。在那些最关键的时刻,他一次又一次用长臂干拔跳投解决问题。他想要的总冠军,他用自己的方式拿到了。赛后他哭着说:“我的人生就是从谷底爬出来的故事。”那一刻,你很难不动容。竞技体育成王败寇的残酷,和梦想达成的柔软,在他身上同时发生了。
回过头看,2017年这个总冠军像是开启了一个时代。它证明了超级球队的统治力,也留下了“如果欧文没走会怎样”的永恒假设。勇士的传切体系,骑士的巨星单打,两种篮球哲学的碰撞以一边倒的方式落幕。你记得颁奖仪式上库里笑得像个孩子,记得科尔教练平静地抚摸冠军奖杯,也记得泰伦·卢教练通红的眼眶。篮球从来不只是篮球,是选择,是牺牲,是如愿以偿,也是壮志未酬。那个夏天过后,联盟的格局彻底变了,而这一切,都封存在那个金色的奥布莱恩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