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2017年那个夏天吗。费城76人用状元签选中马克尔·富尔茨时,整个球馆都在欢呼。那时候我们以为会看到下一个哈登,谁会想到命运的齿轮转得这么诡异。
富尔茨的遭遇太典型了。怪病“易普症”让他忘了怎么投篮,从云端直接摔进泥潭。你看他今年在魔术的数据,场均10分4助攻,偶尔来个拉杆上篮还能上十佳球。但对比同届的塔图姆,这种落差让人胸口发闷。有时候看他比赛,中场休息时独自加练三分,那个倔强的背影特别戳人。
塔图姆已经打了三次东决一次总决。上个月凯尔特人打独行侠,他面对东契奇轰下32分,转播镜头特意给到观众席的富尔茨。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这届选秀早就裂变成两个世界。塔图姆在讨论历史地位,富尔茨还在为下一份合同拼命。
要说最让人惊喜的,绝对是第13顺位的多诺万·米切尔。去年骑士对阵公牛那场,他爆砍71分,整个第四节都在上演个人秀。你仔细看他突破时的变向,小腿肌肉绷得像钢筋。这种逆袭故事比状元秀更真实,盐湖城时期他还是个扣将,现在已经是克利夫兰的救世主。
朗佐·鲍尔的故事就沉重多了。公牛给他拍的那部纪录片里,连上下楼梯都要扶着栏杆。三次膝盖手术,医生说他现在的软骨和六十岁老人差不多。但你看他ins还在发训练视频,配文“很快回来”。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劲儿,比任何冠军戒指都更能定义竞技体育的残酷浪漫。
阿德巴约在热火练出了中距离。去年东决G7最后两分钟,他连续三次跳投锁定胜局。你能想象这是当年那个只会吃饼的蓝领吗?帕特·莱利最近接受采访时说:“巴姆每天加练500次跳投。”这种细节比场均数据更有说服力。
落选秀里藏着真金。邓肯·罗宾逊从三分射手变成持球手,上个月对雄鹿那场,他居然做了两个背后运球后撤步。热火更衣室流传着他的训练视频——凌晨两点,空荡荡的球馆里只有他和大堆训练锥。这类球员的生存智慧在于,他们永远在进化别人看不上的技能。
这届选秀像面镜子。高顺位未必成功,低顺位未必平庸。约翰·科林斯从老鹰核心变成爵士配角,德里克·怀特从马工兵长成绿军关键先生。他们的轨迹证明,NBA从来不是直线赛道,而是充满变数的荒野求生。
七年过去了。当初被寄予厚望的约什·杰克逊已经消失在联盟,而第41顺位的托马斯·布莱恩特还拿着保障合同。当你翻开当年的选秀名单,会发现至少三分之一的名字再也搜不到新闻。这种无声的消失比退役宣言更令人心悸。
现在看他们比赛会有奇妙的感觉。塔图姆在关键时刻的眼神,米切尔扣篮后的怒吼,甚至富尔茨每次助攻后下意识握紧的拳头。这些瞬间堆叠起来,比任何奖杯都更能丈量七年时光的重量。他们早已不是新秀,但选秀夜的期待依然在某些时刻突然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