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决赛总得分排行榜就挂在那里。每次季后赛打到关键时刻,我的眼睛总会不自觉瞟向那个榜单。那些数字不是冰冷的统计,是湿透的球衣、扭曲的表情、加时赛里几乎抬不起来的膝盖。勒布朗·詹姆斯的名字挂在最上面,1600多分,像座孤峰。你得想象多少年的积累才能堆出这个数字。十六次总决赛征程,不是简单加法,是连续十六次把身体榨干然后重新注满的过程。
我总在琢磨榜单第二位的杰里·韦斯特。他只比詹姆斯少三百多分,可你知道他怎么拿到这些分的吗?1969年他成了败方MVP,那是NBA唯一一次。输掉总冠军却站在领奖台上,他眼角还挂着泪。每次看录像里他那个飘逸的跳投,我都会想,这些分数里有多少是带着这种苦涩。他的“关键先生”绰号不是白来的,每次运球都像在刀尖上跳舞。
真正让我着迷的是榜单中段那些名字。哈夫利切克、魔术师、贾巴尔,他们的分数像是用不同颜料画出来的。哈夫利切克的分数是永不停歇的折返跑,从替补打起,每个篮板每个抢断都硬抠出来的。魔术师的分数里带着微笑,那些不看人传球和快攻中的华丽上篮,让得分变成表演。贾巴尔的勾手,那简直是作弊,看着球划出离谱的弧线落入网中,对手只能摇头。
看这个榜单不能只看数字,得看数字背后的代价。比尔·拉塞尔有11枚戒指,可他的总决赛得分没进前十。他的贡献在篮板和防守,那些数据不会出现在这个榜单上。同样,斯蒂芬·库里用三分球重新定义了得分方式,他的每个三分都像在改写规则书。2016年那个绝平三分,2017年那些离谱的远射,他让球场每个角落都变成得分点。
我特别喜欢研究那些差一点就能上榜的球员。杜兰特再打两次总决赛可能就冲进前五了,他的得分太高效,像手术刀。伦纳德如果保持健康,他的中距离跳投会慢慢积累起惊人数字。还有扬尼斯,他的每一分都来自肌肉碰撞,从三分线外起步三大步直杀篮下,防守者像保龄球瓶一样被撞开。
这个榜单最残酷的是它只记录最高舞台的表现。常规赛的华丽数据在这里不值钱,你得在全世界注视下,在冠军近在咫尺时把球送进篮筐。乔丹的“流感之战”得了38分,皮蓬几乎要搀着他下场。那种状态下还能得分,已经超出体育范畴,接近某种精神力量。
我常想,这些分数有多少是在最后两分钟得到的,那些真正决定冠军归属的分数。雷·阿伦2013年那个底角三分, technically只算3分,但它的价值超过普通30分。罗伯特·霍里这种角色球员,总决赛总分不算高,可他的每个得分都像精准打击,专门出现在最要命的时候。
现在看着东契奇、塔图姆这些年轻人刚开始他们的总决赛得分之旅。东契奇第一场总决赛就轰下40+,你会感觉他天生属于这个舞台。塔图姆的得分方式一年比一年成熟,从愣头青突破变成了全面的进攻武器。他们面前是漫长的攀登之路,每一步都需要在最高压力下完成。
每次总决赛期间,我都会打开这个排行榜单,看着数字跳动更新。詹姆斯可能还会增加几十分,库里正在紧追,新一代的得分手刚刚启程。这些数字背后是汗水和伤痛,是荣耀与遗憾,是篮球最极致的模样。它不只是一串名字和数字,是NBA这部大片的浓缩剧本,每个数字都在讲述一个关于勇气和坚持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