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21岁的刘翔以12秒91的成绩夺冠,平了当时的世界纪录。这个成绩让全世界震惊,毕竟在此之前,亚洲选手从未在短跨项目上站上奥运最高领奖台。
数据不会骗人:刘翔当时的起跑反应时间是0.139秒,在8名选手中排第三。更关键的是,他全程跨栏节奏完美,10个栏架没有一个打栏。这种稳定性在高压的奥运决赛中堪称奇迹。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刘翔赛前其实状态一般。他在2003年世锦赛只拿到铜牌,2004年室内世锦赛更是因为抢跑被罚下。教练孙海平后来透露,当时队里给刘翔定的目标是"保三争一",谁都没敢想能破纪录。
技术分析显示,刘翔的夺冠秘诀在于栏间步频。他1米89的身高在跨栏选手中不算突出,但7步上栏的技术配合1.98米的腿长,让他在栏间跑时比欧美选手更占优势。简单说,就是"腿虽然不长,但倒腾得快"。
当然,那次夺冠也有运气成分。最大对手阿兰·约翰逊在半决赛意外摔倒,美国名将特拉梅尔决赛时跑出13秒18的个人最好成绩,但还是差了刘翔0.27秒。赛后刘翔那句"亚洲人也能跑得快"的怒吼,现在听来依然热血。
不过说实话,刘翔后来的伤病问题在雅典时就有苗头。他赛后接受采访时说脚踝一直有反应,只是奥运前打了封闭硬扛。这种带伤作战的情况,也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退赛埋下了伏笔。
现在回头看,刘翔那枚金牌确实改变了中国田径的格局。在他之前,中国短跑选手进奥运前八都是新闻;在他之后,苏炳添能跑进9秒83似乎也不那么让人意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