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布达佩斯游泳世锦赛上,孙杨在男子400米自由泳决赛中以3分41秒38的成绩夺冠,领先第二名霍顿1.17秒。这个成绩比他里约奥运会夺冠时慢了0.47秒,但比他自己保持的亚洲纪录(3分40秒14)慢了1.24秒。
从技术数据来看,孙杨的前200米分段成绩1分50秒28确实比主要对手慢了0.3秒左右,但后程冲刺阶段展现出了惊人的耐力优势。这种"先跟游后发力"的战术在长距离项目很常见,但能在400米中完美执行确实需要极强的体能储备。
当时26岁的孙杨正处在职业黄金期,但同时也带着肩伤参赛。赛前澳大利亚媒体曾质疑他的状态,认为霍顿更有机会卫冕。不过最终成绩单不会说谎,孙杨用实际表现证明了自己依然是中长距离的王者。
这场胜利让孙杨成为世锦赛历史上首位400自三连冠选手,也让他追平罗切特保持的世锦赛个人项目金牌纪录(10金)。不过有意思的是,这次夺冠后没有出现2015年喀山世锦赛时那种大幅度领先局面(当时领先第二名2.42秒)。
拓展知识:孙杨的转身技术一直是制胜法宝,这次比赛他的每个转身都能比对手多获得0.1-0.3秒优势。国际泳联数据显示,优秀运动员通过转身能获取总成绩2%-3%的时间收益。
常见问题:
Q:为什么孙杨总能后程发力?
A:这得益于他超强的有氧能力,VO2max(最大摄氧量)测试显示他的数值接近80ml/kg/min,远超普通运动员的60-70水平。
Q:3分41秒38在历史上算什么水平?
A:这个成绩能排进历史前15位,但距离比德尔曼穿着快速泳衣创造的3分40秒07世界纪录仍有差距。不过要考虑到2017年已禁用快速泳衣。
赛后技术分析显示,孙杨在最后50米划频提升到38次/分钟(平均35次),这种突然加速的能力往往让对手措手不及。不过也有专家指出,如果遇到状态更好的霍顿或者更年轻的选手,这种战术可能会失效。